-
新能源汽車引領中國外貿出口“新三樣”
2023/6/6 14:06:46 來源:中國汽車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今年1~4月,我國汽車整車出口137萬輛,同比增長89.2%。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34.8萬輛,同比增長1.7倍。一季度,我國汽車出口首次超越日本(一季度日本汽車出口95.今年1~4月,我國汽車整車出口137萬輛,同比增長89.2%。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34.8萬輛,同比增長1.7倍。一季度,我國汽車出口首次超越日本(一季度日本汽車出口95.4萬輛),并有望在今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同時,出口均價也從2018年的1.29萬美元提升至1.89萬美元。得益于新能源汽車出口快速增長,一季度,我國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俗稱“新三樣”)合計出口2646.9億元,同比增長66.9%,占我國出口比重同比提升1.7個百分點,達到4.7%。
新能源汽車出口持續高增長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4月,我國汽車企業出口37.6萬輛,環比增長3.3%,同比增長1.7倍。其中,乘用車出口31.6萬輛,環比增長3.7%,同比增長2.2倍;商用車出口6萬輛,環比增長1.2%,同比增長41.6%;新能源汽車出口10萬輛,環比增長28.6%,同比增長8.4倍。在我國汽車出口中,新能源汽車扮演著推動者的角色,而且這一高速增長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達到67.9萬輛,占當年出口量的20%以上。今年1~4月,新能源汽車出口占比進一步提升,達到25%。新能源汽車出口不僅成為拉動我國汽車出口的重要支撐,也成為我國外貿出口“新三樣”中的引領者。
在外貿出口壓力不斷增大、工業產品出口不斷萎縮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出口不僅保持高速增長,還拉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相關產品的出口,動力電池的出口表現尤為明顯。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統計的數據顯示,4月,我國動力電池出口8.8GWh,1~4月累計出口34.6GWh;同期國內動力電池的產量分別為47.0GWh和176.9GWh,動力電池出口已經在國內產量中占有相當的比重。同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下游的充電領域,我國充電樁的出口也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已經成功出口到歐洲、北美、東南亞、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在海外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性價比都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產品力提升加快“走出去”步伐
“我國汽車出口的高速增長,關鍵在于中國汽車產品競爭力的大幅提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近幾年,中國汽車產品從外觀設計、質量水平到供應鏈管理、售后服務等全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電動化、智能化方面,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有量和新車年增量達到全球市場的一半,取得了一定的領先優勢,讓中國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產品和市場推廣等方面積累了較強的競爭力,這些優勢轉移到海外市場自然也會獲得海外消費者的歡迎。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表示,中國汽車產品綜合競爭力的提升是支撐中國汽車出口快速增長的基礎。今年上海車展上,中國汽車產品讓全世界驚嘆于中國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這些產品被中國車企同步推廣至海外市場,獲得了海外消費者的青睞。
同時,國際市場對新能源汽車有旺盛的需求,這給中國品牌海外發展提供了可能。目前,歐美等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在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這給中國汽車產品的海外發展提供了機遇。
更為關鍵的是,隨著中國汽車行業“走出去”步伐加快,更多的企業開始重視海外市場,在做好出口貿易的同時,推進在海外市場的布局,不僅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建設KD工廠,還通過并購、投資等多種模式,豐富海外市場發展形式,持續提升中國汽車產品的國際影響力。
中國汽車的此輪海外發展,不僅有產品的出口,還有更多技術方面的引領。吉利、上汽通用五菱等企業在出口產品的同時,也在積極進行技術輸出、標準輸出,提升中國汽車的話語權。據了解,五菱發布的微型電動車標準,已經得到海外很多國家和地區的認可,成為當地的微型電動車標準。以領先的標準和技術水平為基礎,五菱微型電動車全球產銷量已經超過100萬輛,成為全球范圍內銷量最高的微型電動汽車產品。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法務合規中心總經理黃體華介紹,通過對馬來西亞寶騰汽車的并購,吉利通過寶騰實現了技術輸出,積極推動吉利產品在海外市場的發展。
高增長背后有隱憂
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表示,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測算,今年我國汽車出口有望超過400萬輛,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許海東也表示,我國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有望繼續保持快速發展。
但不可忽視的是,高增長背后也存在隱憂。正如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閆建來所言,嚴格意義上來說,中國目前是汽車原產地出口第一大國,中國汽車的海外發展還不到慶賀的時候。以德國為例,大眾、寶馬等德國汽車品牌在海外建設了很多合資工廠,直接在海外生產。從統計數據上看,雖然德國汽車出口量不多,但汽車產品的全球化發展程度非常高。值得關注的是,特斯拉在中國汽車出口,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出口中占很大比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4月,上海特斯拉出口達到12.77萬輛,占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近40%。一旦特斯拉在歐洲等其他國家的工廠產能提升,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出口量可能會驟減。
另一方面,雖然我國汽車出口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通道,但國際化進程中也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甚至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可控的風險,需要中國車企對海外發展有清醒的認識。許海東表示,某些發達國家以價值觀來劃分陣營,強迫相關國家站隊,強制實施供應鏈脫鉤戰略,主動減少對中國的依賴。這種逆全球化的做法,將會影響中國汽車品牌開拓國際市場,并帶來較大的政治風險,使企業的海外發展面臨此前相關通訊企業的境遇。
同時,汽車作為重要經濟支柱,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放棄本土汽車工業的發展。隨著中國汽車產品出口體量不斷增大,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提出一些限制性條件,給中國汽車產品出口造成障礙。一些國家以綠色發展、碳排放、碳關稅等理由,限制中國汽車產品出口,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國汽車產品出口的風險。還有些國家和地區,以供應鏈法案、數據安全管理等為由限制中國汽車產品出口。
打造品牌競爭力更關鍵
相比產品競爭力,中國汽車在海外的品牌競爭力更需要引起重視。許海東提出,中國汽車產品在關鍵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如高端芯片、自動駕駛軟件等方面還存在短板,有可能被發達國家限制,如何保持和繼續提升中國汽車產品競爭力是車企面臨的首要課題;在進一步了解海外消費者需求、確保產品質量和服務,開發適應國外消費者需求的產品等方面也欠缺經驗,中國汽車品牌國際化體系能力建設并不完備。中國汽車企業國際化體系能力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如國際航運保障能力、本地化金融服務能力、供應鏈的協同海外發展能力、海外售后服務體系能力、海外二手車租賃報廢回收等體系能力等都還處于學習、實踐和建立中,各項體系的發展過程中都存在各類風險。
許海東表示,中國汽車品牌的國際化才剛剛開始,品牌打造過程中還存在諸多風險,如中國品牌之間的惡性競爭、重大質量和服務事件的影響等;中國汽車品牌的海外直接投資模式還處于起步階段,要總結梳理并建立高效的管理模式,建設國際通行的企業文化;未來還要面臨如何輸出自身的管理模式和價值觀,能否被當地社會認同和接受,如何管理海外人才和員工,如何調動海外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等問題�!斑@些風險和問題將始終伴隨著中國汽車產業國際化的發展,甚至會制約中國汽車品牌成為國際知名的汽車品牌。因此需要中國汽車企業從戰略上采取措施,充分預估困難,有計劃有步驟地應對這些風險,呵護中國汽車品牌成長。”許海東最后說。(記者王金玉)
轉自:中國汽車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