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銅價“近弱遠強”格局初顯
2025/7/17 15:10:58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今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在多重挑戰與結構性變革中呈現出復雜格局。增長動能減弱、政策不確定性加劇、地緣沖突頻發等因素交織,使全球經濟增長面臨壓力。與此同時,全球銅產業也遭遇資源稟今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在多重挑戰與結構性變革中呈現出復雜格局。增長動能減弱、政策不確定性加劇、地緣沖突頻發等因素交織,使全球經濟增長面臨壓力。與此同時,全球銅產業也遭遇資源稟賦下降、產能過剩與結構性失衡、物流及貿易“壁壘”升級等多重問題。
上半年銅價震蕩中顯現韌性
今年上半年,銅價呈“N”字形波動走勢。1—3月,受銅礦供應偏緊引發冶煉廠減產預期、美國加征關稅推動銅庫存轉移以及季節性需求回暖等因素共振,銅價震蕩上行。4月,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及中國反制措施,引發市場對供應鏈斷裂和需求萎縮的擔憂,疊加關稅推升貿易成本、加劇經濟“滯脹”預期,銅價走勢急轉直下。但4月中上旬起,銅價再度震蕩上漲,主要因為對等關稅暫緩執行、特朗普關稅政策削弱美元信用致美元指數跌破100點,提振銅資產價格。同時,礦業企業下調產量指引、廢銅受反向開票及關稅影響供應減少,疊加電網、新能源汽車等行業消費韌性凸顯推動庫存去化。
從價格表現看,1—6月,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當月期銅和3個月期銅均價分別為9431.2美元/噸和9445.4美元/噸,同比分別上漲3.51%和2.42%。同期,上海期貨交易所當月期銅和3個月期銅均價分別為77656.5元/噸和77243.2元/噸,同比分別上漲3.85%和3.04%。
預計下半年銅價具備向上彈性
從基本面來看,今年以來,銅精礦供應擾動持續加劇:一是全球頭部礦山突發事故頻發,二是傳統銅礦主產國資源稟賦下降,三是地緣政治風險外溢。目前,全球銅礦產能增速遠低于冶煉產能擴張速度,銅精礦緊張局面難以緩解。在反向開票以及關稅政策影響下,廢銅供應存在減少預期。若美國進口關稅如期落地,將打破當前銅地域性供應失衡格局,帶來階段性供應改善。三季度,銅需求可能轉弱,但四季度有望增長。綜合來看,基本面仍對銅價形成持續支撐。
從宏觀面來看,全球經濟正處于復雜調整期,呈現“韌性與風險并存、分化與重構交織”的特征。下半年,美國經濟增長面臨通脹、債務、地緣等多重壓力,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降息,但其關稅政策的負面效應或將深化,并通過政策外溢導致美元信用受損、“去美元化”加速,美元指數承壓,全球金融穩定性受到威脅。此外,全球多國經濟壓力加大、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及地緣風險猶存,可能引發金融屬性較強的資產價格波動。相比之下,盡管中國經濟復蘇面臨局部壓力,但是“全面復蘇”仍是主趨勢,政策協同發力將進一步夯實回升基礎。
綜上所述,銅價年內低點已在上半年顯現。具體來看,三季度,受需求端表現乏力疊加美國擬議銅進口關稅政策存在落地風險影響,供需矛盾或進一步加劇。在此背景下,銅價將延續震蕩下行走勢,呈現弱勢調整格局。但考慮到全球制造業韌性猶存、原料緊張等情況,回落幅度預計相對有限。四季度,隨著海外宏觀環境明顯改善——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且落地概率較大,國內利好政策持續釋放效能,疊加原料供應趨緊與市場需求回暖形成共振,銅價將迎來上行拐點,逐步震蕩回升。
預計下半年LME 3個月期銅價格主要運行區間為8800美元~10500美元/噸,以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估算,上期所3個月期銅價格主要波動區間為72000元~85600元/噸。
供需缺口難補
市場維持緊平衡狀態
上半年,全球銅精礦供應受各地區不同因素影響,但整體仍保持微幅增長。智利和秘魯的礦山在局部干擾下實現產量增長,巴拿馬銅礦重啟受阻、加拿大礦場因火災暫停生產,非洲的礦山則受自然災害和事故影響較大,剛果(金)卡庫拉銅礦大幅下調產量指引,贊比亞的部分礦場亦未恢復運營。需求呈現分化態勢,海外銅冶煉產能利用率下降,中國冶煉產量則快速增長,雖有減產計劃但尚未實際執行。受供給增速不及需求的影響,銅精礦加工費持續下降至-44美元/噸,供需缺口達18萬噸。
展望下半年,預計礦端產量將穩步增長,需求仍將保持增長態勢,全年供需缺口預計將擴大至27萬噸,加工費或將繼續維持低位,難以反彈。
上半年,全球精煉銅產量預計為1343萬噸,同比增長3.1%;消費量為1329萬噸,同比增長3.7%,呈現供大于求格局,過剩14萬噸。但是受美國“虹吸”庫存的影響,供應存在明顯的區域性不均衡。下半年,國內冶煉廠或因原料成本上升而調整生產節奏,但海外新增冶煉產能將帶來一定增量,預計精煉銅產量將保持穩定;而國內“搶出口”效應仍在延續,預計下半年消費需求將保持穩中有升。不考慮庫存及金融屬性因素,2025年,全球精銅供應仍將維持數字上的過剩格局,但在現貨市場表現為緊平衡狀態。
國內冶煉產能擴張放緩
廢銅仍是短板
安泰科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新增銅粗煉和精煉產能分別為68萬噸和72萬噸,銅粗煉總產能達到1008萬噸/年,銅精煉產能達到1497萬噸/年。2025年,主要投產項目包括廣西金川二期30萬噸、銅陵金新銅業50萬噸、赤峰金通銅業二期30萬噸等,預計銅粗煉和精煉產能將分別增加110萬噸和130萬噸,屆時,國內銅粗煉和精煉總產能將分別達到1118萬噸和1627萬噸。
上半年,國內沒有新的銅礦山項目建成投產,但隨著甲瑪銅礦恢復正常運營、玉龍銅礦達產運行,西藏的礦山產量快速增加,成為國內銅精礦產量增長的主要動力。在這些礦山恢復帶動下,預計2025年國內銅精礦產量將小幅增加。2025年底,江銅旗下城門山三期、武山三期以及巨龍銅業旗下巨龍銅礦二期項目計劃投產,將推動產能進一步增長,但對當年產量貢獻有限。
未來兩年,西藏巨龍銅礦產量將持續增加,紫金礦業朱諾銅礦和哈密鼎新銅業延東銅礦計劃于2026年投產,未來國內銅精礦產量具備增長空間。
廢銅市場供應趨緊 價格堅挺
2024年結轉的高庫存廢銅在一季度基本消耗完畢,而同期回收量增長有限,供需矛盾突出,持貨商惜售情緒升溫,廢銅供應偏緊局面加劇,價格表現堅挺。
展望下半年,盡管取消關稅過渡期內中美雙方積極進行“搶出口”和“搶進口”操作,可能導致三季度中后期至四季度前期進口量增加,但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此外,從其他國家進口廢銅以彌補美國缺口需較長時間布局。國內方面,在“以舊換新”等政策推動下,廢銅回收量有所提升,但價格因素及反向開票政策可能抑制供應釋放,綜合來看,下半年廢銅供應仍趨緊。
國內銅供需情況分析
筆者初步估算,今年上半年,國內精煉銅產量約為646萬噸,凈進口量為159萬噸,供應總量達805萬噸;消費量為764萬噸,供應過剩41萬噸,較去年同期擴大18萬噸。
上半年,精煉銅產量未受到銅精礦加工費轉負的顯著影響,主要原因是:一是多數企業依靠長單加工費維持運營;二是冶煉復產及新增產能逐步釋放,地方骨干企業“保增長”意愿較強;三是冶煉副產品如黃金、白銀、硫酸、小金屬價格上漲帶來良好收益。下半年,隨著-40美元/干噸的銅精礦陸續到廠,廢銅供應依然偏緊,企業經營壓力上升,產量增速將有所回落,但全年銅產量仍將保持較大增幅。
政策驅動與外部風險并存
一季度,銅“搶出口”行為仍在延續,疊加光伏“搶裝潮”、“以舊換新”政策加碼等因素推動,需求好于預期。二季度,中美貿易戰反復波動,先是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中國迅速反制,隨后5月初談判取得進展,關稅暫緩實施,國內出現一定“搶出口”行為,但整體效果略遜預期,銅價相對穩定仍支撐剛需較好釋放。下半年,部分需求可能難以維持高增長,美國政策及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仍存,需求增長將受到一定制約。
1—5月,我國精銅進口量同比下降4%,出口量同比增長58.7%。6月,部分企業仍有出口行為,疊加國內市場進入傳統淡季,終端需求放緩,在匯率及關稅預期變化不大的情況下,進口窗口保持關閉狀態,因此,上半年我國精銅凈進口維持低位。隨著美國精煉銅庫存上升,預計下半年特別是第四季度部分銅資源有望流入我國,但整體規模有限。從全年來看,精煉銅凈進口量同比將明顯下降。
綜合供應與消費情況,初步預計2025年國內精銅產量仍將保持一定增長,高于消費增量。不考慮庫存及金融屬性因素,全年精煉銅供應將呈現約38萬噸的數字性過剩,較去年有所收窄。然而,結合在途庫存、區域分布及金融屬性等因素,現貨市場仍將表現為緊平衡狀態。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76.63億千瓦時!內蒙古綠電奔涌山東
- 下一篇:多重利好共振 中長期鉛價有望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