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需兩側齊發力 地方兩會助推汽車業高質量發展
2018/3/5 12:31:2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打印】【關閉】
核心提示:編前:今年是汽車行業深入落實“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為了在重要時期下好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圖片來源:互聯網) 為此,在全國編前:今年是汽車行業深入落實“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為了在重要時期下好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
(圖片來源:互聯網)為此,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地方兩會因地制宜,針對不同省市地區的產業優勢和短板,搭建新體制、變革新機制。無論是已經發布的各地政府工作報告,還是地方兩會代表的建言獻策,都為汽車行業的發展、當地交通和用車環境的改善,勾勒出一幅各具特色的汽車社會新圖景,也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注入新動能。
“行”,自古以來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即便是在足不出戶就能滿足各種需求的當下,人們駕車和乘車出行的需求仍然旺盛,汽車和交通也因此成為每一年我國地方兩會關注和討論的熱點話題。2018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針對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地方兩會從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調控兩方面,為滿足人們對便利出行的渴望與要求,共同繪制出了一幅美好汽車生活的新藍圖。
■ 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日前,各地2018年省級兩會正式閉幕,通過梳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出,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有19個下調了2018年GDP增長目標,而固定資產投資方面則有15個省市自治區下調了2018年投資增長目標,以北京、上海和重慶等為代表的多數地方不再將GDP增長視為頭等目標,反而是對加快產業轉型、提升增長質量提出了明確要求。這充分體現出地方兩會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高度重視,也十分契合十九大報告中關于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判斷。
具體到汽車制造業而言,地方兩會紛紛將培育行業領軍企業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北京市將制定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壯大三年行動計劃,支持行業領軍企業發展,做好重點企業“一對一”服務工作;上海市則在2018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未來目標之一在于推進引領性強、帶動性大、成長性好的重大產業項目,集聚更多的“隱形冠軍”和“獨角獸”企業,加快培育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裝備、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器械等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湖北省更是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將推動汽車、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內涵式發展,支持武漢建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支持十堰建設現代汽車城。
■ 汽車制造由“去產能”到“補短板”
只有先從生產和制造的源頭改善行業供給現狀,才能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因此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政府開展經濟工作的重要抓手。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全國地方兩會在重點布置去產能具體目標的基礎上,其工作重心轉向了“補短板”,激發供給側創新潛力是重要著力點。
浙江省省長袁家軍在作2018年浙江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以吉利汽車為代表的企業境外并購拓展了浙商轉型升級新路徑,2018年,浙江省將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浙江行動”,新增10萬臺工業機器人,建設一批“無人工廠”和“無人車間”;湖南省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還特別提到了零部件產業,提出將繼續實施20個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行動計劃,發揮新興產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支持企業攻克核心技術,加快關鍵零部件進口替代,創建國家級和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此外,為了補制造業“國際化”的短板,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地方兩會中還就如何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新機遇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河南省提出了“深化制造業對外開放,擴大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合作,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促進國際產能合作”的要求;安徽省長李國英在提及擴大汽車、裝備、電子信息等優勢產品出口時強調,將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商合作平臺建設,加大對企業“走出去”的支持和保護。憑借創新驅動和國際合作,我國汽車制造業有望迎來更多更具競爭力的汽車企業,從而為我國汽車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具吸引力的汽車產品。
■ 智慧交通是城市建設新課題
與過去相比,人們在出行方面的需求只增不減,對道路環境和基礎設施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地方兩會除了繼續關注交通擁堵等問題外,還多次提及了智能交通體系的搭建,致力于用大數據和“互聯網+”等技術真正將建設美好汽車社會落到實處。
被戲稱為“首堵”的北京市,其代市長陳吉寧在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2018年,北京市要堅持不懈抓好交通擁堵治理工作,開展地下空間分層出讓建設公共停車場試點,穩妥推進中心城區和城市副中心路側停車電子收費,制定全市地面停車規劃,實施公共區域停車管理網格化巡查,同時,有關部門將加強智能交通系統建設,擴大實施信號燈“綠波”工程,推進公共交通調度智能化。
與改善用車環境同等重要的還有大力發展公共交通。袁家軍在浙江省兩會上提出的“十方面民生實事”中,目標是在2018年推進軌道交通建設500公里,以及5000輛公交車增設移動支付功能;廣西壯族自治區也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強城市道路、公共停車場、充電樁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等2018年新目標。
另一方面,地方兩會還就智慧交通和城市建設方面進行了探索。據了解,安徽省在2018年完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構建大數據交易平臺,突出應用示范和引領,在醫療、教育、養老、物流、農業、城市管理等領域,開展“智慧+”應用試點示范;上海市則將建設智慧城市納入2018年的工作計劃中,計劃建設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開展公共信息資源開放試點,布局城域物聯專網,讓人工智能更廣泛、更深入地走進企業、走入家庭、走向社會。
地方兩會熱詞
停車難
停車早已不只是困擾大城市的難題,小城市甚至鄉村也常常飽受停車難的困擾。山東省聊城市政協委員王勇建議推進城區立體停車庫的建設,這種具有占地面積小、空間利用率高、存取方便快捷、可提升城市形象等優點的停車庫在濟南、青島等地已經成功運行了多年,相關部門加大調研力度,制定推進城區立體停車庫建設的具體政策措施,引導相關單位、企業在大型商場、醫療機構等人流密集、車輛集中區域進行立體停車庫試運行,緩解市區停車難的問題。
在河北省人大代表齊秀敏看來,高科技也應成為解決停車難的有效手段。當前河北省引進了例如手持PDA、地磁和視頻樁等停車管理裝備,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停車管理的難題,但她更看好石家莊的停車模式,由政府監管配合高新科技的運用,盤活城市停車資源,極大緩解了城市停車難的問題。
海南省人大代表張曉華認為,停車場地不足是城市交通擁堵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部門應合理規劃建設公共停車場,將停車位建設納入城市規劃中,在沒有能力配置專門停放場地的情況下,建議交通運輸部門通過租賃閑置的國有土地或集體土地,用以停放公共交通工具,減少對道路的占用。
共享出行
如何減少交通擁堵,讓市民出行更舒心?山東省政協委員商雪梅認為,共享經濟為城市治堵提供了更多可能,應鼓勵共享單車和網絡平臺拼車等出行方式。如今有許多上班拼車群,不僅減少了出行成本、降低擁堵,還大大減少了城市內的機動車尾氣排放量,改善了城市空氣質量。
然而,隨著網約車的蓬勃發展,行業逐漸開始暴露出諸多弊端,這些也成為地方兩會代表委員所關心的問題。貴州省貴陽市政協委員楊允仙建議,應將網約車管理合法化,可利用大數據,將網約車融入出租車調度平臺,在有效監管的基礎上,保障消費者權益,同時緩解出租車和網約車的經營矛盾。
不過,民進甘肅省委員會提出,對于網約車的管理,應擺脫出租車行業的管理思路,政府部門應結合國內大城市對網約車的管理經驗,廣泛征求市民意見,對相關法規和條例進行完善,放寬對網約車輛和網約車經營者的準入條件限制,簡化前置審批條件,加強對網約車的事中監管,實現網約車與出租車的良性競爭,適應市民出行需求。
代表委員在共享出行領域的另一關注焦點是共享單車。深圳政協委員王雪倡議,公共資源應更多分配給綠色出行,政府部門的城市和交通規劃應在公共資源分配上為綠色出行做好充分準備。“政府要盡快研究出臺共享單車管理標準與規范,明確各類地段共享單車的最高投放數量,在公共交通不便利的地方多投放,調整市民出行結構,提升出行服務質量。”山東省寧德市政協委員吳麗芳如是說。
老年代步車
我國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一些三輪和四輪低速電動車以其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等優點贏得了老年人的青睞,這些被稱為“老年代步車”的交通工具正在我國的城市和農村大行其道,這引發了地方兩會代表委員的擔憂。
民革唐山市委會在地方兩會提案中提出,社會應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安全出行,倡議老年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在意識上引導老年消費者切勿輕信老年代步車“不用掛牌照、不用考駕照”的宣傳口號,不購買、不駕駛、不改裝、不乘坐老年代步車;同時呼吁老年人的子女不要把老年代步車當作禮物送給老人,因為這看似孝順的舉動實則會把父母置于危險的境地。
不過,相較于對“堵”的治理措施,也有代表委員提出了合理疏導和科學管理等建議。例如北京市人大代表鄧佑玲表示,首先,需加強對老年代步車廠家的監管,確保每一輛老年代步車質量過關;其次,對老年代步車的駕駛員提出一定要求,確保每位駕駛員具備完善的駕駛能力;最后,要對老年代步車進行登記管理。
山東省濟寧市政協委員郝玉麒也建議,生產廠家應立即停產超標車輛,已產的超標車輛不得出庫,出庫的電動汽車應一律上牌,公安部門應規定,從某一日期起,無牌電動汽車、老年代步車等一律不得上路行駛,對于已經上路的超標電動車和老年代步車,可以由廠家安排技術人員到各地進行改裝,降低最高行駛速度。
國企改革
2018年,我國國企改革有望從中央到地方大規模鋪開,改革的重點或將集中在混改、重組和上市等領域,其中,引入非公戰略投資者和員工持股的探索有望率先突破。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東北地區及中西部地區的混改將進一步提速,吉林、青海、甘肅、西藏等地均在2018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國企國資改革,提高混合所有制經濟占比,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對此,地方兩會代表委員也深感國企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天津市人大代表高明璋將國企改革視為國企面臨轉型發展的重大課題,鑒于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均出臺了系列政策,國企改革關鍵在于推動政策落地,走好最后一公里,加快國企改革步伐。
河北省政協委員呂洪濤建議,政府牽頭對河北省的汽車工業進行分類,通過政策支持鼓勵企業重組整合,避免重復建設和散亂發展,從而將河北汽車產業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做大做強。
身為一線工人,河南省人大代表張新霞指出,在國企改革進程中,應注意保護一線工人的切實權益,提高一線工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創造了新市場、注入了新活力。”重慶市政協委員羅韶穎這樣評價智能制造對傳統制造業帶來的影響。
“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是提升傳統汽車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方式。上海市人大代表陳虹極為支持傳統制造業積極擁抱互聯網技術,他表示,發展汽車產業要重視智能網聯汽車系統和大數據公共云建設,確保云端數據安全可控,系統應有利于本土企業再開發和再利用,讓線上互聯網與線下汽車相結合,打造出行服務生態圈。
浙江省人大代表尤飛宇對此深表贊同,實體經濟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優勢,應充分利用云平臺、大數據等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實現區域實體經濟的智能制造、協同制造、共享發展。通過結合浙江省的產業特征,以產業定制平臺、產業資源協同平臺及智能制造體系——“兩個平臺、一個體系”為重點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形成產業優勢整合,增強傳統工業的整體競爭力。
當然,智能制造發展過程中,人才培養不可忽視。山東德州市政協委員王玉林強調,應依托德州高等職業院校等,培養專業人才,做大做好創新創業大賽、技能競賽等活動,培養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
創新驅動
創新已經成為我國汽車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廣東省人大代表彭自堅深有感觸,企業只有持續創新,通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才能在市場的大風大浪中立于不敗之地。
談到我國目前的企業創新現狀,浙江省政協委員袁繼新坦言,單就浙江省而言,基礎投入力度不夠大,研究設備缺乏,源頭創新供給不足,前沿性、顛覆性技術成果不多,有高地無高峰的問題極為突出。為此,需要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除了持續加大財政投入、搭建創新大平臺外,還需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體系。
為引導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和動力,湖南省政協委員馮江華建議,政府可出臺財政獎補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切實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同時配備更具吸引力的人才集聚優惠政策,不拘一格引進急需的創新型人才。
智能網聯
正如安徽省人大代表項興初所言,“無人駕駛是大勢所趨”,在全球各大車企紛紛搶抓智能網聯技術重大機遇的當下,地方兩會代表委員紛紛提出地方政府等各部門應積極行動,為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提供良好的平臺和環境。項興初在肯定研發重要性的基礎上指出,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必須有相應的場景進行測試,合肥市應積極申報建設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示范試驗區,同時加快建設合肥國家智能網聯電動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項目。
新疆自治區政協委員張曉平提出,發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和智慧醫療項目可成為新疆壯大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的幾大突破口,為此,可率先在烏魯木齊市的BRT車道進行無人駕駛技術的嘗試,再通過推動深度發展,將人工智能培育成為新疆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上海市人大代表陸強建議成立市級聯席會議,整合企業、高校等資源,形成市區聯動的大格局,繼續推動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他認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及早出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的相關標準和法規,避免制度供給的缺位。(記者 施蕓蕓)
轉自:中國汽車報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補貼“剎車”加速新能源汽車優勝劣汰
- 下一篇:我國茶葉產量增加 結構優化 效益提升